close
是誰要你唸大學的?
一陣微弱的敲門聲後,學生W神情落寞的走進我的究室。我受過歲月 考驗的本能告訴我,這個寶貝學生可能需要花一點時間。看來手邊的工 作今天又得暫時放在一旁了。 在清華十幾年,我接觸過無數的學生,當然沒有兩個人有同樣的個性, 同樣的想法,同樣的態度。但是他們很多有同樣的問題。有些問題我在 他們這般年紀的時候也有過,例如對前途的茫然、對感情的疑惑不解、 對生命意義的懷疑等。有幸唸大學的年輕人,正好在他心智將趨成熟的 這幾年,有足夠的自由空間與時間讓他自己塑造自己。這是一段確立他 人生觀的一個關鍵時期。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大學生都知道要好好利 用這個優勢,當然這跟我們中小學及家庭教育有相當大的關聯。 我過去當系主任的幾年中,見到了許多程度深淺不一的具憂鬱症傾向的 學生。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所以我心裏特別難過。我時常對有困 擾或疑惑的學生問一個問題:「是誰要你唸大學的?」
他們的第一個反應大都是覺得奇怪:「我自己要唸的啊!」可是慢慢再仔細想,卻越來
越沒有把握:「其實我也從來沒有好好想過,可能是因為大家都唸大學
,所以我覺得也應該要唸大學。」或者類似「我爸媽要我唸的。」「我
是家裏書唸得最好的小孩,父母對我期待很高,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以美國為例,一般人的觀念是,唸大學是一個重大的投資,包括可觀的
金錢以及寶貴的青春,所以必須非常慎重去評估是不是要唸以及要唸什
麼科系。當然他們也有些父母會幫子女決定去路,可是比例沒有我們高
,程度沒有我們嚴重。中小學教育如果也注重獨立人格的培養,也可以
減少因為父母的盲點對子女造成的無意的傷害。我觀察許多患憂鬱症的
學生,他們幾乎都從小就受到父母極大的吳誠文吳誠文關愛,到唸大學甚至研究所時
亦然,時間與空間沒有改變這些為人父母者對子女關愛的方式與頻率。
這實在是對生命的一種極度的諷刺,也真是一個難題。對父母來講,愛
子女是不可能有錯的。然而對子女來講,愛的過度包裝可能使它變成千
斤重擔。愛的傳達方式不能隨子女年齡成長而調適其實是為人父母者的
一個盲點。誰能幫助這些父母?

我對學生W倒不擔心。他是少數獨立性高的年輕人,生性不隨波逐流,
凡事有自己的看法,常常跟我不一樣。我請他在我面前坐下後,他第一
句話就問我:「老師你有沒有酒?」我驚訝的回答說家裏有,但是為什
麼這樣問。他說:「我今天要喝醉。我以前沒有喝醉過,但是我今天一
定要喝醉。」沒有幾分鐘,我就弄清楚一個清大電機研究所的高材生,
在他碩士班二年級下學期才第一次談戀愛,而命運捉弄人的是,他的對
象竟然是一位極感性的藝術學院的學生。很明顯的,在一連串激烈的化
學反應後,出現的不是預期的蜜糖,而是短短的兩個月之後分手的苦果
。看起來像是在二、三壘之間遭到夾殺出局。

如我預料,他與陪他的同學喝掉我半瓶多的烈酒後便大醉一場;如我預
料,時間慢慢便教會他如何更正確看待感情的不可強求與瞭解到必須付
出才能得到。當然付出是大學問,他只能自己去體會,本人可不是專家
。但是可以慶幸的是,我並不必要去問他:「是誰要你唸大學的?」他
自己清楚得很,他敲我門的次數比別的學生多。不管是跟我討論碩士論
文研究方向還是詢問我對他畢業後先去當兵再出國唸博士學位(而非如
一般學生選擇的服國防役)的意見,他都是先有定見再來尋求我的認同
,而非毫無主意,任我指揮。這樣的學生從不令我擔心,他可以承受壓
力。

我的碩博士班學生談戀愛吃足苦頭的比比皆是,許多無法像W生如此灑
脫。這種事我當然無能為力,也是他們成長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我往往
只能扮演一個忠實的聽眾而已,私下則盼望他們能自己快速跳脫低潮,
並從中學到教訓,學到更成熟的與人相處的態度與方法。W生是一個具
有敏銳觀察力、聰明、自負,但又有一點天真的學生。有這樣特質的學
生並非罕見。但是他的另一個特質則在我們這個社會裏往往令他挫折連
連,那便是天生的挑戰權威而不服輸的性格。

雖然我指導過超過一百個碩博士班學生,卻只有兩個聰明又天真的學生
較明顯具有這種挑戰權威而不服輸的性格。這兩個學生在研究過程中都
不聽我指揮,也因此他們碩士論文的研究成果其實都不是很出色。但是
這兩位學生的學習過程卻都非常精采,而他們的自信與執著最後都得到
我非常高的讚賞,也因此他們兩位都成為我非常喜愛的學生。

我記得大約在八年前剛從交大畢業而考上清大電機研究所的C生來找我
,請我當他碩士論文指導教授。一周後台大放榜,他同時也考上台大電
機研究所。他家在台北,因此他父母強烈希望他去唸台大,所以我原不
預期他會選擇到清大。台大放榜後他又來找我,我以為他是來向我說明
他要放棄清大而到台大就讀,沒想到他是來告訴我他已取得父母的諒解他說他已請我當他指導教授,而我也已答應,所以他不能背信。看似
一位因為重然諾而入我門下的學生,實則是他對於選擇清大早已有他自
己的看法。我對C生的父母也極為敬重。他們對獨子雖然付出極大的愛
與關懷,但是並沒有處處過度保護他,反而在他少年時期起便給予他隨
時獨立面對入生選擇的機會而且雖然不免有自己的期許,卻尊重他的
選擇。年輕人當然都需要父母師長的引導,但他們並不需要被駕馭。

我逐漸發現C生的可愛之處。當我開始與他討論他的碩士論文研究題目
時,雖然他接受我給他的研究方向,卻不接受我告訴他的可能的研究題
目定義與可能的解題方法。在與眾多學生討論的會議當中,他公然不同
意我的講法,讓我及其他學生都頗為吃驚,而他的學長與同學們都為他
捏一把冷汗,以為我必當大發雷霆,對他不利。當時我稍加思索:「這
個學生不怕死,堅持要試他自己的想法,又完全不怕激怒指導教授,實
在特殊。何不順勢而為?」因此我便同意他不必考慮我的講法。雖然他
堅持朝自己的方向走,也堅持走完辛苦的路,而不考慮我提供的較可能
可以得到較好成果的方式,但是他堅定而誠懇的態度卻得到我極高的默
默的讚賞。因為往往重大的成就是需要這種堅持直覺的精神,更何況指
導教授不見得都是對的。

數年後當我與W生在眾多學生參加的會議中討論他的碩士論文研究題目
時,同樣的情景再度出現。W生接受我給他的研究方向,卻不接受我告
訴他的可能的研究題目定義與可能的解題方法。我心裏一震,腦海裏馬
上浮現多年前與C生討論時的情景,不禁啞然失笑。當然,他的學長與
同學們也都為他捏一把冷汗,而我則馬上意識到我又多了一個寶貝學生
。這兩個學生能突破我們中小學權威式教育的重圍而在研究與學習中仍
保有他們原始的性格實屬不易。大多數學生在那漫長的過程中都已養成
接受引導的習性而顯現出同質性。雖然我尚不能斷言這兩位學生長遠的
發展是否會優於其他能力相若的學生,不過我深信我們的高等教育必須
要把年輕人帶離那種唯命是從,凡事必有標準答案的學習洪流當中。我
們的中小學教育已使他們習慣於接受老師與課本的權威,而甚少有創造
與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甚至念頭。如果我們的高等教育仍然是這種單向
式的教育,則我們只能訓練出唯命是從,同質性高的工程師,而難以造
就創造力高的英雄人才。不管學術界或產業界,前瞻研發首重創造力。
希望政府的教改計畫能把重點放在中小學師資素質提昇及教育行政與教
育方法的改良,而不是一直在學生入學方法(也就是學校選擇學生的方
法)上大作文章,那多半是無濟於事的。從小訓練學生獨立思考,鼓勵
他們表達自己想法可能更為重要。然而這需要所有老師的配合,也需要
政策長時間的堅持,顯然難度極高。

權威式的教育深深影響我們的社會,雖然我指導過的研究生大致都還正
常,但是我倒看過不少其他學生受害的例子。中小學教育與家庭及社會
教育息息相關。一代復一代,根深蒂固的觀念很難改變。我們當然不能
因此責怪父母與老師,但是了解這些問題對於教育政策的修正是有幫助
的,而教育政策的修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重要手段。
8/14/2004
摘錄自  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
吳誠文教授的 <是誰要你念大學的一文>
http://larc.ee.nthu.edu.tw/~cww/whycollege.txt
(感恩院長 以其多年用心教導 深入觀察&有教無類的精神:)
唯因試圖將此好文推廣&分享給更多人 因此運用SEO下標法 將標題做更改 並簡略部分內容 以期讓更多人更能搜尋&看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eer1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